我国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此,2021年3月,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并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双碳”人才在55万至100万左右,人才缺口巨大。为加快推进“碳排放管理员”职业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育,2021年4月,在人社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牵头,联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等15家行业协会成立了碳排放管理员职业协助组,协助组秘书处设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负责“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培训、考试、发证等工作。
一、碳排放管理员职业介绍
作为一项绿色职业,碳排放管理员是指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主要工作内容涉及:监测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现状、统计核算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数据、核查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情况、提供企事业单位碳排放咨询服务、购买、出售、抵押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权等。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一项项改革举措纷纷落地。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有关部门会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分配给企业碳排放配额,如果企业排放超标,需要去碳市场购买超标的排放额度,若企业排放未超标,则可以卖出富余的配额获取收益。这样的市场机制,将更好地促使企业主动减排。道理好懂,可这碳排放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衡量企业排了多少?谁来核算排放量?一个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牵头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申请设立的新职业全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应运而生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所需的专业人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市场前景分析
1、宏观政策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代表我国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担当。加强碳排放管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我国双碳政策体系加快构建。2021 年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也随之出台,两项文件的发布宣告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正式建立。2021年3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同时提出新职业未来从业人员缺口极大,需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培养储备人才,为碳达峰做好人次储备。
2、专业协会应对措施
做好碳排放管理需要一支职业化的人才队伍,需要加快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为顺应各用人单位对碳排放管理人员的迫切需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启动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培训,并试点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工作。
为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聘请了多名该领域专家,开发制作培训课程,主要专家简介如下:
孙伟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国家有关部委、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行业咨询评估专家。
李永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8)委员,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成员。
王静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化石油和化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国家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的主要设计者和发起人。
刘清芝,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副总经理。从事低碳、环保领域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审核工作18年,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参与了生态环境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改革方案、管理办法修订及相关细则研究”、国家发改委支持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与国内自愿减排项目机制改革方案研究、世界银行支持的不同类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项目、北京市地方标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等研究工作。
马翠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统计核算研究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应对气候变化统计、监测、核算、考核及国际履约相关工作。
佟庆,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工学学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排放因子编委会委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审评员,生态环境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评审工业生产过程领域专家组长,首批温室气体管理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排放控制决策支持、碳排放配额分配理论与方法等。
三、培训背景
受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编制了《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该标准已于2022年6月14日通过初审,近期即将对外公布。
受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编写了《碳排放管理员系列培训教材》,全套教材共计8本,300余万字,将于近期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公开出版。
基于上述内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教材编委会专家担任主讲,录制了80学时在线学习课件。同时,搭建了碳排放管理员在线培训、考试平台,学员可直接登录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官网查询、学习。(网址:www.cemcb.org.cn)。
之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开始开展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等级评价工作,学员可报名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可取得《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水平评价证书》,证书信息同步录入平台人才库,可随时查询。
证书样式如下——
近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遴选了一批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基地,由基地负责碳排放管理员培训、考试、评价及证书发放工作,基地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属部门北京国化石油和化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授权。北京欣辰测评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确立的碳排放培训基地,授权开展碳排放管理员技能培训与技能水平评价工作,同时是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的人才入库信息采集基地,授权给北京艺时间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云南省的碳排放人才培养工作,北京艺时间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云南高原生态环保基金会的理事单位,和基金会共同开展此项目的招生推广工作。
北京欣辰测评技术研究院是一家综合性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服务机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才交流中心长期技术支持合作单位,在职业培训、测评认定、平台技术服务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专注于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搭建、国家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能提升平台开发、职业技能大赛承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职业教材开发和出版、题库课程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
相关授权文件如下——
四、培训对象
1、电力、石化、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重点控排行业从业人员;
2、金融、新能源、碳核查、碳交易、环保、低碳等服务机构从业人员;
3、其他有意参与碳排放管理工作的人员。
五、课程内容
1、线上课程:
碳排放管理员线上培训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10门)和专业课程(5类37门)两部分:
2、考前课程:
将由云南高原生态环保基金会特别邀请国内行业专家进行直播授课,如何应试碳排放管理员的职业资格考试,并对双碳经济绿色产业的发展、碳资产管理和重点行业案例进行分享。
六、报名条件
(一)碳排放管理员四级/中级工报名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1、中职及以上学历(含在读);
2、累计从事相关职业工作3年(含)以上。
(二)碳排放管理员三级/高级工报名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1、大学本科(含)及以上学历;
2、取得碳排放管理员四级证书后累计从事相关工作满1年。
七、培训形式与考试安排
(一)培训形式
1、本次培训采取线上学习+线下集中授课+线上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共计80~130学时,参训人员须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才能申请参加考试;
2、学员在完成报名、缴费、开通平台账号、密码后,进入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官方网站,点击“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专栏可进行课程学习、考试、证书查询等;
3、本次培训不设班期,学员可随时报名,随时学习,有效期为6个月(自账号开通之日起)。
(二)培训招生
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权委托,北京欣辰测评技术研究院成为第一批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基地,配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开展“碳排放管理员”培训、考试、评价及证书发放工作。(注:按照文件要求,碳排放管理员培训由各基地负责组织招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不接收学员个人直接报名,也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代理报名)
(三)考试安排与补考说明
1、考试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的上午(09:00-10:30)或下午(14:00-15:30),如有临时调整再行通知。
2、考试题型:总计100道题,满分100分。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和主观题(简答),60分及格。
3、补考机会:首次考试未及格的,半年内有一次免费补考的机会。
八、培训费用与报名流程
(一)收费标准(含报名、学习、考试、证书与发票等所有费用):
1、碳排放管理员四级:3900元/人;
2、碳排放管理员三级:4900元/人。
(二)报名流程
1、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缴费并领取报名资料包(信息填写务必真实准确)。


2、有关培训报名等具体问题,可咨询主办单位项目负责人,咨询电话:0871-63631193,微信:13611080787(加微信客服咨询时请备注:碳排放管理员)。
重要提示:报名时所填写的个人资料务必真实有效,因个人填报原因导致发票、证书信息出现错误的,由个人负责。
上一篇: 高效生态滤池——一分钱处理一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