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云南高原生态环保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返回

云南高原生态环保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浏览次数:1377 分类:信息公开

       云南高原生态环保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于2017年8月9日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环保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基金会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各位理事和同仁的鼎力支持下,在合作伙伴的大力协作下,坚持抓好党建、固强根本,注重创新、助力环保,做好公益、提升效益,开展宣传、扩大影响,基金会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发展。

       一、第一届理事会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固本强基抓建设

       1、树立坚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基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精神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再次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对于以从事环境保护治理与宣传为重点的基金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促使基金会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要求,把生态环境公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党支部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基金会自登记获批准不久就正式成立了党组织,成为民政厅社会组织党委下属的功能型党支部,选举产生了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按照省民政厅社会组织党委制定的《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为党建工作目标,开展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更新基金会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明确工作定位,切实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认真“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开展了滇池保护治理志愿服务活动,使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细化工作要求,明确目标责任,狠抓党支部党建责任落实。规范整理党支部党建相关工作台账,基础数据详实,确保党建基础工作规范不走样。

       3、基金会宗旨、工作思路和办事理念清晰明确。基金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按照致力公益慈善事业,投身绿色发展,担当社会环保责任,推动美丽云南建设这一宗旨开展各项工作。同时研究确定工作思路为:努力寻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新项目、新技术的研发企业和研发人;努力寻找以宣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己任的传媒机构,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遗余力地推广新项目、新技术,推动绿色文化传播,做联系和沟通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通过不懈努力,在环保公益事业方面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实事求是的评估,成为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工作中,基金会坚持依法建会、依法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按民主议事规则做出重大决策。

       2022年3月8日,在云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对基金会工作的肯定与支持下,基金会增加了业务范围:资助环境保护及治理,资助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开展环境保护法与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工作,人才培养,政府委托,国际交流与合作。

       4、基金会组织架构完善和人员构成多元。基金会成立伊始,一批有识之士积极参加到基金会的生态环保公益事业中,成为基金会的理事、监事、顾问或工作人员,其中有长期研究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或在其他专业领域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有在市场上成功奋斗的民营企业家;有在企事业单位辛勤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还有观念先进、深明大义的各界人士。他们虽然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专业不同,但秉持不计名利做公益、投身环保讲奉献的理念和理想是相同的,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历程中浸透着他们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基金会将永远铭记他们对环保公益和慈善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2022年,基金会还有幸邀请到国际企业联合会副主席许林友先生任名誉理事长;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巡视员(高级工程师)周桂玲女士任高级专家;世界和平丝带组织主席陈恩田先生任高级专家;联合国首任“环保艺术大师”、 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先生任高级专家;国际生态环保艺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青年艺术学院国际艺术项目执行主任王馨曼女士任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主任威廉姆·比尔·汤普森(William J (Bill) Thompson)先生任专家。

       2022年3月,基金会成立了项目运营中心,由邵建菠理事担任中心主任;2022年9月,基金会在云南省楚雄州成立了楚雄项目运营中心和双柏项目指挥部,由李保平执行秘书长担任指挥部负责人。

       5、搭建战略合作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基金会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云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兴杰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怡苑文化艺术促进会、云南玉龙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人民政府、澜湄发展基金会(老挝)、云南卓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强。基金会依法设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根据自身实际设立了专家组、秘书处、办公室、财务部、项目部、法务风控部、外联部、信息宣传部等部门机构。基金会成立初期,制定了《基金会章程》《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基金会印章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2019年上半年,省民政厅对省级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定级,基金会被列入评估定级的名单,这是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从议事决策、财务管理、财务状况、制度建设、项目开展、党建工作、台账建立和公益活动等方面是否依法依规,是否符合程序,都要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检查,社会组织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基金会理事会成员、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向考评组展示了基金会的良好风貌,各项工作得到了云南省社会组织评估考核组的充分肯定,2020年1月顺利通过了云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考核组验收考核,并于2020年7月获得3A级社会组织。

       (二)治理污染护生态,环滇砥砺作示范

       基金会寻找合作伙伴,主要集中在治理土壤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有独特技术的团队,其中申祗土壤调理剂(发酵剂)的研发人张廷金和项目实施团队,成为基金会的战略合作单位;专业从事水科学研究、水生态环境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云南夏之春环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夏之春科技公司)暨联合团队,成为基金会的理事单位。2021年,为迎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召开,夏之春科技公司通过结合水治理与绿色农业,利用微纳米气泡有机种植,在昆明滇池宝丰半岛农田生态复育区打造了200余亩高产水稻示范田,所产大米清香四溢、入口软糯、回味甘甜、营养均衡,已进行产品开发并作为基金会伴手礼。

       1、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对于重金属及化工污染的土壤,世界上还没有很好的修复方法和行业标准。张廷金团队研制成功的申祗土壤调理剂(发酵剂),是对各种污染土壤原位发酵修复治理,科技特点如下:一是对污染土壤治理的方法选择了传承复古的科学技术;二是修复治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三是治理周期短、治理效果佳、治理成本低。对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磷石膏的开发利用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基金会运用申祗土壤调理剂(发酵剂),在全省部分矿山对因重金属及化工污染的土壤进行示范治理:

       (1)2017年6月,为个旧市生产磷肥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磷石膏进行示范修复治理。经检测,修复治理过的15 吨磷石膏重金属含量已降低至可开发利用。

       (2)2017年6月,对文山州砚山县听湖水污染进行示范修复治理,历时一个月,经砚山县环保局检测,治理前水质为劣5类或劣4类,治理后水质已达国家二类标准水质。

       (3)2017年6月至12月,分别在易门县、会泽县、昆明东川区和南华县所属的矿山,当地环保局在本辖区内各划出3—5亩重金属污染土地,张廷金的项目实施团队奔赴驻扎在上述各地进行示范修复治理。

       基金会运用申祗土壤调理剂(发酵剂),用自己的资金对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进行的环保公益主题实践活动,共资助上述各个项目合计82.86 万元,期待经过实地运用,连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中心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当地环保部门一起参与全程跟踪监测,对各种污染进行行业标准制定,再以制定出来的标准为目标,为国家和地方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2、大力推广运用EFT波能净化技术。EFT波能净化技术(设备)的工作原理是:EFT波能作用于污染水体,使水分子还原为电子能量较高的状态。其pH值呈微碱性,小水分子团。WIFI式激活水体,使水分子恢复原有的活性。分解水分子产生活性氧制造碳点进行光催化、氢气成为微生物世界的能量货币,高溶氧几何倍数增加单位体积微生物数量,快速消解污染物,恢复水体持续的自净能力。该项技术发明人为基金会理事兼总工程师赖继平,运用该项技术的是基金会理事单位夏之春科技公司暨联合团队。在以下三个地方对污染水体进行全生态修复:

       一是滇池下风口马村湾蓝藻富集区;二是雄安入白洋淀大清河尾水渠流域;三是上海奉贤头桥国际进口博览会河道,取得良好治理成果。

       2019年1月9日上午,时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一行来到滇池北岸下风口马村湾蓝藻富集区EFT波能净化技术(设备)治理水污染区域的基金会示范基地,考察该技术的运用情况,并认真听取了该技术发明人的介绍,使我们倍受鼓舞。

       2022年2月,根据基金会滇池示范治理的成果经验,从滇池治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基金会赖继平总工、郑海宏专家完成了《滇池治理水质提升可行性提案》的编制;杨宇明专家完成了《滇池湖滨湿地生态功能提升试点项目湖滨湿地修复和水生生物群落重建技术方案》的编制,以上两个文件已交给了昆明市政府主要领导。2023年3月,李杰理事完成了《福保半岛湿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高原明珠美丽福保建设项目策划书》的编制,以上文件已交给了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滇池水生态管理中心主要领导。

       3、一水两污治理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简称“一水两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收费机制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导致这个民生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时,基金会与成都新雄鑫净化工程有限公司一道,分别为禄劝、丘北、墨江等七个县,麻栗坡县3个乡镇、开远市5个乡镇、红河县8个乡镇、金平县所有乡镇等八个县30个乡镇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项目。在污水处理方面,完成昆明市西山区花乐姆养老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富宁县工业园污水处理设备;由基金会专家郑海宏研发的“一分钱处理一吨农村生活污水”——石墨烯高效生态滤池技术,在2013年至2021年期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应用多达600多个村镇,并入选了《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

       (三)助力环境保护宣传,营造生态建设氛围

       1、与云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实施战略合作。2017年9月,基金会与省环境宣教中心进一步深度合作,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签署环保宣教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并开展如下工作:

(1)共同制作出版了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保语录”书法作品挂历;资助《绿色云之南》环保宣传刊物。基金会资助上述项目5万元;

(2)2017年8月,联合摄制了基金会在文山州砚山县“听湖”水污染示范治理、红河州个旧市化工厂磷石膏处理宣传片。基金会为上述两部宣传片资助拍摄经费20万元;

(3)资助举办云南省各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培训班及电子显示屏系统、建设大理古生村生态文明文化长廊、制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共计20万元。

       3、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论坛。2018年9月8日至9日,基金会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论坛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论坛以引领生态修复,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论坛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论坛层次高、规模大。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亲自出席论坛并作了重要讲话。云南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勋儒出席论坛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并演讲,云南省政府、云南省政协、西双版纳州政府对论坛给予了大力关心与支持,论坛同时得到了中国工程院、世界自然基金等国内外生态领域专家学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省内外环保、科技、林业、自然资源部门和环保志愿者的积极支持与响应,泰王国驻昆总领事馆总领事、老挝南塔省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厅厅长等亲自出席论坛,中外嘉宾达到200余人,论坛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二是内容丰富,贴近前沿。论坛围绕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前沿理论和热点话题,开展了13个专题演讲,举行了2场对话交流,并考察了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

       三是务实创新,成果丰硕。会上,各方就人员对接、项目共建、资源共享、一体化联络机制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四是举全会之力主办论坛。基金会承担了论坛的全部费用。论坛还得到了作为主办单位的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新远国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七家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

       4、积极参与承办云南省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暨“云南省第二届生态环境书画摄影展”活动。2020年 “六五”环境日,基金会等7家省级部门单位联合主办了“云南省第二届生态环境书画摄影展”,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晏友琼出席活动并宣布活动开幕,基金会作为承办方积极参与活动筹办、组织、推广,并为活动提供了13万元资金支持。基金会被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授予 “支持云南生态环境公益事业特别奖”及本次活动“优秀组织奖”。

       5、联合出品“吉象盛世”主题宣传挂历。2021年12月,基金会与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了“吉象盛世”主题宣传挂历,产生较好反响。

       6、积极参与COP15大会。2021年9月1日,基金会召开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关于举全会之力,为即将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圆满成功作出积极贡献的理事会决议。

       (1)为迎接COP15大会在昆明召开,2021年岁末和2022年初,基金会联合承办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青年艺术学院、云南省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中心、自然与艺术机构主办的“2021自然与艺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艺术大赛”。生物多样性艺术大赛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广泛参与,《2021自然与艺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全国名家艺术邀请展暨全球青少儿优秀艺术作品展览》在云南省文学艺术馆展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联合国首任环保艺术大师袁熙坤等书画名家的珍贵书画作品也捐赠展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党委下属的云南省道路桥梁施工行业协会等多家党支部,积极参加了基金会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在展览馆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

       (2)基金会与北京艺苑文化艺术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金会捐赠人民币玖拾万元,用于资助COP15大会主会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题雕塑——《生物的长城脊》,为昆明市成功举办COP15大会增光添彩。

       (3)在COP15大会上,受生态环境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邀请,基金会作为全球唯一一家非官方地方性社会组织,联合承办大会主题论坛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论到实践。基金会黄月卿、赖继平、肖煌等应邀并出席了大会。

       (四)打造绿色产业

       受罗平县人民政府的邀请,基金会在罗平油菜花节主会场旁,打造了一个绿色传播示范基地,资助了2套污水处理、净水处理设备和流动卫生间,共计资助金额拾捌万肆仟零伍拾肆元壹角叁分。

       (五) 全民抗疫勇参与,大爱无疆献爱心

       1、捐助我省疫情防控单位。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希望社会组织为国分忧。 2月初基金会首先在内部发出了《关于开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捐款活动的倡议书》,大家踊跃捐款捐物,理事长黄月卿捐出一个月退休金5000元,李杰副理事长捐3000元,法律顾问何军捐2000元,远在国外和外地的理事也从微信发来捐款,基金会21人捐款21700元,全部用于西双版纳州残疾人福利院疫情防控工作。

       2、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为灾情严重的湖北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支撑。用研制成功的垃圾气化子母炉和垃圾裂解焚烧炉,成功处理了疫区的医疗垃圾。疫情医疗垃圾处理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感染病人多,医疗垃圾数量成倍增长,且传染性强、成分复杂、含水量高低不一,部分垃圾含水率达80%以上。如不能及时、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传染隐患很大。当前常规垃圾处理设备大多是焚烧或其改进技术,处理不好这种进行不能脱水、分选等任何预处理的疫情垃圾,即使能处理,其过程存在尾气、飞灰、渗沥液等方面的问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设备运营花费巨大。

       中科院院士欧阳晓平和基金会理事兼总工程师赖继平技术团队研制而成的气化裂解技术,经过13年大量原创性试验,研制成功垃圾气化子母炉和垃圾裂解焚烧炉,可以直接处理含水率高的医疗垃圾,以及普通湿垃圾,不用先行烘干。处理过程做到了“三无”(无烟雾、无异味、无污水焦油排放)。

       技术团队将试验车间能用的气化子母炉和裂解焚烧炉10套装备全部捐赠给湖北相关单位处理医疗垃圾,在武汉、孝感、鄂州、黄冈、咸宁等地建设了8个医疗垃圾处理站,重点建设武汉雷神山医院医废处理站。

       随着媒体对武汉雷神山医院医废处理站深度报道,人们纷纷点赞欧阳晓平院士、赖继平理事兼总工程师团队冒险赴湖北处理医疗垃圾的壮举,更对视频中“三无”神器在气化裂解处理医疗垃圾时,无烟雾、无异味、无污水排放的卓然风采啧啧称奇,引起人们对疫情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高度关注。

       3、让自主研发的负氧离子生态液物资守护湖北一线防疫工作者的呼吸健康。基金会理事单位杭州琻泰环境科技(以下简称琻泰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30日,正月初六就成立了防疫机动小组,积极响应各地的防控指示,让自主研发的负氧离子生态液物资守护一线防疫工作者的呼吸健康。

       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根据武汉雷神山医院现场消杀及医疗垃圾焚烧辅助的需求,琻泰科技连夜筹备了总价值为108万的51箱负氧离子强效杀菌生态液,经过物流绿色通道,第二天就到达了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医护现场,及时在现场进行了消杀工作,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构筑了一条天然屏障。

       2月16日至17日,琻泰科技正式启动“守护天使计划”,防疫小组成员驱车将负氧离子强效杀菌喷雾送往杭城的检测站、派出所、消防大队、公交服务站等,守护战“疫”一线公安民警、消防指战员和工作人员。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基金会成立以来,困扰和制约基金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仍然是缺乏行之有效的造血机能,造成资金严重匮乏、短缺。

       二是基金会经济压力负担过重问题。从筹建之日起,基金会就面临运行经济压力负担过重的困难。通过基金会自身的艰辛努力,理事单位的全力实施,开展的许多污染治理示范项目,社会效益效果良好,但未能取得有效的经济效益,做了很多公益项目但无法获得回报。期待各级政府向基金会购买社会服务、提供项目落地的过程中,难度大、变数多。

       三是主管单位没有明确的问题。因基金会没有业务主管单位,致使申请公募资格受制,基金会未能获得公开募捐资格,无法多渠道筹集环保公益资金。目前维持基金会艰难运转的资金来源仅靠理事长个人退休金捐赠和部分理事及少量社会捐赠。

       四是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基金会在业务工作处理上,存在不够细致、规范等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

       五是相关措施力度不够的问题。对促进生态建设项目可行性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以上既是基金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基金会今后需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其中,提升和加强基金会的“造血”机能是基金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做为从事环保公益的社会组织,要坚信成功不是急功近利的模仿,理想也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随。真正能够有所成就的人,都有着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对目标的慎重选择,然后相信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梦想添砖加瓦。

       第二、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举国上下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铮铮誓言和切实举措。国情省情为环保公益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第三、加强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尽量降低运营成本,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关键之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保持和维护基金会的正常运转。

       第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社会组织和环保企业的资源共享,减少和降低基金会的重复劳动和不必要的浪费。

       三、今后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

在今后工作中,基金会将认真找准差距,强化责任抓落实,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围绕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继续加大寻找项目、开展多方合作拓展基金会造血机能;基金会将克服困难、把握机遇,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争取滇池治理、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落地见效。

       (二)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三)力争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中有所作为。

       (四)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一体化建设。

       (五)助力产业信息化的转型发展。

       (六)协助地方政府项目融资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