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生态环保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于2015年7月筹建,2017年8月9日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人民币。基金会是云南省环保厅主管指导的非营利性社会环保组织和慈善机构。现将基金会2017年度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金会的指导思想、办事宗旨和理念
基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为呵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云南而不懈努力。
基金会的宗旨是“致力公益慈善事业,投身绿色发展,担当社会环保责任,推动美丽云南建设”。其收益惠及社会,为公众所共享。基金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以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推动云南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造福美丽云南。
基金会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筹集 、管理和使用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捐赠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接受资金捐赠,并将用于环保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环保宣传教育、环保业务培训以及奖励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资助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和项目,促进中外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云南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基金会坚持依法建会、依法办事;坚持按民主议事规则做出重大决策;
二、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基金会的大多数理事都是共产党员,是来自各个行业的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企业家和国企管理人员,用自己的能力为基金会做贡献,发挥余热、不计报酬。虽然青春不在,但夕阳正红。其工作思路是:努力寻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新项目、新技术的研发企业和研发人,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遗余力地推广新项目、新技术,做联系和沟通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
回望基金会从筹建至今,已发展到65家战略合作伙伴和理事单位,遍布全国各地或有国际背景,都具有优秀的从业资质和良好的诚信口碑,合作意向都以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云南为己任。其中申祗土壤调理剂(发酵剂)的研发人张廷金和他的项目实施团队:“中关村中研生态环保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环保科研院)成为基金会的理事单位。在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指引下,携手共创、砥砺奋进,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优异成绩。
三、基金会所开展的工作
(一)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对于重金属及化工污染的土壤,世界上还没有很好的修复方法和行业标准,其特点是修复治理时间长、修复治理成本高。基金会的理事单位中研环保科研院研制成功的申祗土壤调理剂(发酵剂),是对各种污染土壤原位发酵修复治理剂,申祗土壤调理剂科学技术的特点如下:1.是当今世界上对土壤治理的重大突破,其方法选择了传承复古的科学技术;2.原位修复治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3.治理周期短、治理效果佳、治理成本低。对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磷石膏的开发利用都具有广阔和意义非凡的应用前景。
基金会和中研环保科研院运用申祗土壤调理剂,与各县区环保局签署协议,于2017年在各县区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示范修复治理的项目资助:
- 2017年6月,为个旧市生产磷肥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磷石膏进行示范修复治理,项目实施团队20人在个旧市某某化工厂工作了30天,修复治理磷石膏15 吨。经检测,修复治理过的磷石膏重金属含量已降低至可开发利用,基金会资助该项目 万元;
- 2017年5月,对文山州砚山县听湖水污染进行示范修复治理,首先划出一块水域筑坝截流,然后排水,对暴露的污泥进行原位除臭、脱水、去污处理,项目实施团队10人在砚山工作30天,有偿聘请民工20人进行筑坝截流。第一次示范修复治理因气温在16度以下,生物发酵不能有效完成导致失败;第二次待气温升高再进行治理,经砚山县环保局检测,治理前水质为劣5类或劣4类,用申祗土壤调理剂(发酵剂)原地治理污泥后,历时一个月,泥土去污,水质已达国家二类标准水质。基金会资助该项目 万元。
- 2017年6月至12月,分别在易门县、会泽县、昆明东川区和南华县所属的矿山,当地环保局在本辖区内各划出3—5亩重金属污染土地,中研环保科研院的项目实施团队奔赴驻扎在上述各地进行示范修复治理;基金会资助上述各个项目共计 万元。
期待经过实地运用,连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中心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当地环保部门一起参与全程跟踪监测,对各种污染进行行业标准制定,再以制定出来的标准为目标,为国家和地方的环保事业做出有益贡献。
(二)一水两污治理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简称“一水两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收费机制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导致这个民生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时,基金会与成都新雄鑫净化工程有限公司一道,分别为禄劝、丘北、墨江等七个县,麻栗坡县3个乡镇、开远市5个乡镇、红河县8个乡镇、金平县所有乡镇等八个县30个乡镇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项目。在污水处理方面,完成昆明市西山区花乐姆养老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富宁县工业园污水处理设备。在改善城乡发展面貌,建设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美丽云南,让老百姓具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方面做出了有益贡献。基金会资助上述各个项目共计 万元。
(三)与云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实施战略合作
云南省环保厅属下的云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环保宣教中心),以围绕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公民环境素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宗旨,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环保宣教中心的工作任务、奋斗目标和工作理念与基金会高度契合,都是为国分忧、为民造福,都是为了建设美丽云南。双方于2017年初开始合作并开展如下工作:
- 共同制作出版了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保语录”书法作品挂历;合作创办了以“崇尚绿色、引导前沿、创新求精”为宗旨,倡导生态文明,传播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搭建公众参与平台的 “绿色云之南” 环保宣传刊物;基金会资助上述项目5万元;
- 2017年8月,联合摄制了基金会在文山州砚山县“听湖”水污染示范治理、红河州个旧市化工厂磷石膏处理宣传片。基金会为上述两部宣传片资助拍摄经费20万元;
- 2017年11月,云南省环保厅在昆明举办县级环保局长培训班,由环宣教中心承办,基金会资助办会经费20万元。
- 2017年9月,基金会作为乙方与作为甲方的环宣教中心进一步深度合作,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签署环保宣教框架合作协议,一是在与环保宣教相关的工作方面进行合作。二是推动促进公众参与环保宣教机制的建立,三是开展环保期刊《绿色云之南》的宣传合作。甲方负责宣传品的组稿、编辑、印刷等工作,在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配合,乙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努力探索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基金会的政治领导,基金会的绝大多数理事都是共产党员,受党教育多年,对环保公益事业有见解、有热情,要把这个政治优势用来加强基金会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用管党治党的先进理念来指导基金会的业务工作。基金会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了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下一篇: 石化农业污染治理、重现自然绿水青山